北航团队基于珞光电子 SDR-LW 3980 产品构建验证原型,为平面相控阵技术突破提供新思路
导读
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因其高增益、灵活波束成形和抗干扰能力被广泛应用于5G和面向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。
Hannan极限(Hannan's Limit)是天线阵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主要用于描述相控阵天线在波束扫描过程中的增益上限。它由Hann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,旨在为阵列天线的最大可实现增益提供一个理论上的限制。
Hannan极限的核心思想是,当相控阵天线进行波束扫描时,其增益会受到阵列单元之间的互耦效应和阵列几何结构的限制。
EEE(embedded element efficiency):EEE是衡量相控阵天线中单个单元效率的重要指标,反映了阵列环境下单元的实际辐射性能。通过优化EEE,可以提高阵列的整体增益和波束扫描能力,使其更接近Hannan极限的理论值。
得益于各种解耦方法的混合使用,阵列的EEE可以接近Hannan极限,这为天线设计者提供了直观的指导。
近期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琦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扩展Hannan极限的方法,用于评估平面相控阵的波束扫描性能,并基于珞光电子自研八通道高性能SDR独立设备SDR-LW 3980构建了验证原型,为相控阵天线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。研究成果发布于学术期刊“Electromagnetic Science(2024 Vol. 2 No. 4)”上。
传统的Hannan极限无法评估相控阵在波束扫描状态下的上限,存在局限性。为此,论文提出了一种扩展的Hannan极限方法,考虑了阵列单元在不同空间角度下的辐射强度,用于评估平面相控阵的波束扫描性能。扩展的Hannan极限纳入阵列单元辐射模式的影响,深入研究了提高EEE以接近Hannan极限的方法。通过解耦技术和选择具有适当功率方向图函数的阵列单元,能够显著提高EEE,使其更接近Hannan极限的理论值。
为了验证理论,作者设计了一个8×8的宽角扫描相控阵。该阵列选用了具有准cosθ方向图的宽波束天线作为阵列单元。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,提出了一种混合解耦结构(hybrid decoupling strategy,HDS),来同时增强E面和H面阵列单元的隔离度。所提出的HDS涉及使用金属条和电感器来解耦E面的阵列单元,并使用解耦网络(decoupling network,DN)来解耦H面的阵列单元。
原型的结构和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,分别对8×8阵列及1×8子阵的波束扫描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测量。其中,采用了珞光电子自主研发的八通道软件定义无线电(SDR)系统SDR-LW 3980,控制1×8子阵列中阵列单元的相位,阵列单元的相移在数字域中完成。
相控阵原型结构和测量装置
实验结果表明,采用该解耦结构后,E面和H面中相邻阵列单元之间的隔离度提升了约18.3 dB,E面和H面的波束扫描范围分别达到了±65°和±60°。此外,解耦后的8×8宽角扫描阵列在波束扫描过程中EEE平均提高了约12.64%,使其更接近扩展的Hannan极限。
这一结果充分说明,解耦后阵列单元的增益合成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。通过扩展的Hannan极限,能够直观地描述大规模阵列的波束扫描能力,为相控阵天线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在本文中所采用的SDR-LW 3980是一款高性能嵌入式SDR独立设备,是市场领先且为数不多的八通道产品,具备多样化、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,可以满足3G、4G和5G宏蜂窝时分双工(TDD)基站应用要求。SDR-LW 3980具有8通道收发接口,内置 Intel主机,可提供多个选择的高速接口(PCIe,千兆网口和万兆网口)。相位同步一致性偏差小于1°。
它为前沿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想的验证与开发平台,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:通信原型机搭建、波束赋形原型机搭建、Massive MIMO、雷达原型机搭建、电子战布置等。
相关研究成果以“Extension of Hannan’s Limit: Evalu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Beam-Scanning Performance of Planar Phased Arrays”为题发表在Electromagnetic Science(2024 Vol. 2 No. 4)上。
论文链接:
https://www.emscience.org/article/doi/10.23919/emsci.2024.0031
论文第一作者为Zitong Wang,通讯作者为Qi Wu。